百佳超市频现战略调整 为何退守广东?
据证券日报报道,2月29日,位于广州中旅商城的广州首家百佳超市关闭,成为继康王路之后第二家在广州关闭的百佳超市,同一天,在广东东莞营业了12年的东莞聚福豪苑店也停止营业;广州天河区枫叶路珠江俊园的分店也将于3月7日结业。
与此同时,百佳超市在成都的门店也迎来一轮关店潮,有媒体报道称,百佳超市位于成都的新城市广场店就在2月24日宣布关店停业,此后的2月29日,百佳在成都的来福士Treat店也关店停业;百佳成都国际金融中心店也预计将于本月底停业,届时百佳超市在成都将无任何门店业务。
百佳超市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旗下屈臣氏集团全资拥有的附属公司,同时也是香港两大连锁超市之一,春节过后一个多月的时间,百佳超市如此大规模的结业不免让人唏嘘,按照百佳超市方面的回复,百佳近期将成都3家店及广东4家店结业只是一个商业决定,原因是租约到期或租金等经营成本较高,公司对旗下分店进行统一资源整合。
值得注意的是,在退出成都及上海市场之前,百佳超市曾多次进出中国大陆市场,光以上海市场为例,就曾三进三出:1994年10月份,百佳超市在上海开设了首家门店,但是2000年年初,百佳超市却将14家门店转让给顶顶鲜超市;2006年年底,百佳超市以大卖场业态在杨浦区国和路开出第一家大卖场百佳超市国和购物广场。然而两年后,百佳超市国和购物广场又悄然停业;第三次进入上海市场的百佳超市选择了相对稳妥的战略,2011年年初,百佳重新规划,以高端超市TASTE品牌在上海古北地区新开一家门店,但是最终在2012年5月份还是没能逃出关店的命运。
而今,百佳超市再度撤出成都市场,而广东省也有4家店结业,在业内人士看来,百佳超市中国大陆的经营状况一直不尽如人意,市场倒逼关闭。
对于今后规划,按照百佳超市(中国区)的回复,百佳超市仍将继续开店,但重点布局地将会在南中国区,根据百佳超市中国官网信息显示,除中国香港外,百佳超市中国区仅在广州、佛山、东莞、中山、深圳、珠海、江门、武汉8个城市拥有不到60家门店。北边的战略规划全线退缩到广东,而广东也是百佳超市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最早尝试:1984年百佳超市进入深圳蛇口开设内地首家超市门店。
对此,北京青年报也报道表示,尽管广东与香港的消费习惯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百佳退守广东市场是否能够获得转机也有待观察。事实上,这家香港的老字号超市在广东与其他内外资超市的竞争中并没有显示出很大的优势。很多去过百佳超市的顾客表示,百佳的购物环境、商品陈列和商品档次确实比较出色,但整体价格偏贵,尤其在促销方面远不如本土超市灵活。而与家乐福、沃尔玛等外资大型超市相比,百佳在采销规模上存在差距因而采购成本可能更高,显得价格也没有吸引力。
在深圳市场,尽管当地也有多家百佳超市,但很多深圳人依然习惯周末到香港的百佳超市购物。在离深圳较近的香港屯门百佳超级市场,每逢周末都会有大量拉着购物车前来购物的深圳居民。“东西还是不一样,而且(香港百佳)价格也有优势”,这是很多内地顾客的共同感觉。
此外,证券日报还报道表示,值得注意的是,百佳超市母公司屈臣氏几年前一直规划的上市计划仍遥遥无期。
此前,有消息称近两年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计划分拆屈臣氏于香港主板上市,还拟公开出售25%的股权募集资金约624亿港元至780亿港元。然而在2015年年底的屈臣氏175周年年会上,屈臣氏集团董事总经理黎启明对外表示,现时暂无集资压力或急切性,亦未有上市时间表可言,这也让李嘉诚此前规划的零售战略计划再度生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