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柴网

TWS 也有 Hi-Fi,TWS 3 Pro 能否完爆 AirPods Pro?

来源:雷评雷测 

前段时间,vivo 正式发布了新一代旗舰手机 X90 系列,同时发布的还有新一代 TWS 3 系列耳机,只是与以往的 TWS 系列不同,vivo 这次似乎想整点不同的花样,除了基础款的 TWS 3 外还新增了 Pro 款,直接了当地命名为 TWS 3 Pro。

vivo 将其称为行业首款全链路无线真 Hi-Fi 耳机,声称解决了无损音频传输、超低失真解码以及超宽频声音单元等行业难题。一连串的专业术语看着多少有点让人头疼,实际上没有这么多玄乎的东西,就是更低数据损耗的无线传输协议和独立 DAC 芯片,配合新研发的大尺寸音频单元。

一直以来,我对 TWS 耳机在 Hi-Fi 上的宣传都抱着一个 " 暧昧 " 的态度,首先得承认的是 TWS 耳机正在成为主流,市场占有率正在不停上升,但是对比传统的 Hi-Fi 耳机,TWS 耳机需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塞入音频单元、运算芯片、麦克风和电池等多个结构,势必无法将所有的空间都用来改善耳机的音质。

而且,以往的无线传输音频协议在稳定性与传输速率上都存在问题,远不如有线传输稳定。不过,技术总是在进步的,TWS 耳机庞大的市场足以驱动各大科技巨头在相关技术上推陈出新,距离 AirPods 上市掀起 TWS 耳机热潮后已经过去 6 年时间,6 年的时间能让安卓端的 TWS 耳机进化到怎样的程度呢?

虽然 TWS 3 系列有两款产品,但是采用了相同的外观设计,整体延续了之前的设计,采用的依然是类 AirPods Pro 的外观设计。个人体验来说佩戴的舒适度相当不错,足以媲美 AirPods Pro 第二代,佩戴的稳固度同样不错,在正常频率的摇头、跑动中都没有松动,在日常运动和使用中基本上不用担心耳机突然掉下来的问题。

经过测量,单颗耳机的重量约为 5g,在目前的 TWS 耳机中都算是十分轻盈的,甚至比 AirPods Pro 第二代还要轻。在外观上,TWS 3 与 TWS 3 Pro 虽然外观一致,但是质感却截然不同,TWS 3 采用的是磨砂涂层,而 TWS 3 Pro 则是亮面涂层,相对来说亮面涂层更容易沾染指纹和灰尘。

图源:雷科技

个人更喜欢 TWS 3 的磨砂面设计,不沾指纹且耐磨损,更适合长期使用。某种程度上,TWS 3 Pro 的亮面设计或许是想要对标 AirPods Pro,但是我一直觉得 AirPods 所采用的亮面设计并不适合耳机这类经常与皮肤接触的产品,每次摘下来后看着腔体上的油脂分泌物痕迹,都忍不住用纸巾反复清理。

不得不说,把 TWS 3 系列和 AirPods Pro 的耳机盒放在一起,相似度极高,除了开启处没有缺口,实体按键的位置从背面移到侧面,从手感到大小两者都十分相似。不过我认为参考成熟的设计并没有什么问题,而且耳机盒本身可以考虑的设计就不多,想要兼顾体积和电池容量,类似于 AirPods Pro 的椭圆长方体是最好的设计之一。

TWS 3 系列的卖点并不是外观颜值,而是音质,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音质也远比外观重要,相较于在外观上整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我更希望厂商将重点放在音质和使用体验上。

对于 vivo 来说,Hi-Fi 在产品历史中并不是一个陌生或新颖的方向,在国产智能手机发展的初期,vivo 的手机就以 Hi-Fi 音乐而闻名于全球市场,可以说 vivo 在 Hi-Fi 领域的技术积累在国内手机厂商中都算是独一档的存在。

只不过以前的 vivo 更专注于手机端的 Hi-Fi 功能,比如更强的解码、运放芯片,更好的纯净电路,更完善的软件设计等。正是有着丰富的手机 Hi-Fi 前端基础,vivo 才能将其扩展到 TWS 耳机中,通过软硬件的全方面适配,打造出全链路无线 Hi-Fi 系统,为此 vivo 在 TWS 3 Pro 的耳机中额外添加了一颗音频芯片(从官方介绍来看应该是用于音频解码)。

TWS 3 Pro 支持高通最新的 aptX Lossless 传输协议,该传输协议基于最新的蓝牙协议开发,拥有更高的传输码率和带宽,可以轻松传输高规格的无损音乐文件。单就软件层面来说,vivo 确实解决了过往 TWS 耳机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传输码率、解码性能等,至少单从软件与硬件层面来看,TWS 3 Pro 确实具备了 Hi-Fi 的基础。

图源:vivo

不过,以上都只是官方的说法,而且影响听感的主要因素是音频单元和调音,传输协议等软件优化只能说是提高了音质的上限,却无法解决糟糕调音或是坑爹单元所带来的不佳体验。vivo 显然是明白这一点的,所以在音频单元上也下了不少功夫,采用的是一颗自研的超宽频单元,尺寸也达到了 12.2mm。

超宽频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音频单元的一个重要参数就是它能够 " 准确 " 发出的声音频率范围,一般的音频单元频响范围在 20Hz-20kHz,TWS 3 Pro 的频响范围则是 5Hz-40kHz,在低频和高频的表现上都远超普通的音频单元,具体到听感上就是下潜更好的低频和更精准的高频。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 TWS 3 Pro 的全链路 Hi-Fi 系统到底体验如何,首先要说明的是,需要搭配 vivo 的手机才能得到全部的体验,目前仅支持 X90 系列和 iQOO 11 系列,其它机型还有待官方适配。

在 vivo 的系统设置中提供了 " 音频超分 ""Hi-Fi" 和 " 听感定制 " 三个功能,分别对应音频文件优化、无损传输和 EQ 智能调音三个功能,前两者可以降低因为音频文件的低码率和无线传输带来的音质损耗,最后一个则是让用户可以根据耳机、年龄和个人听感喜好三个维度来调整 EQ 效果。

虽然有人认为调 EQ 就算不上 Hi-Fi,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合适的 EQ 调整可以让声音更符合用户的喜好,对比传统的 EQ 控制台,vivo 的定制系统可以让用户更简单、轻松的找到合适自己的声音。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全部关闭,体验耳机的原味调音。

系统设置仅提供了部分功能,而且基本上可以适配多数符合要求的蓝牙耳机,想要找到 TWS 3 pro 的专属功能需要下载 vivo 耳机 APP,TWS 3 Pro 对比 TWS 3 额外增加了体温监测、空间音频两个功能(TWS 3 仅支持 3D 全景音频),两者均提供贴合度检测,可以检测耳机的佩戴是否合适,避免降噪和听感变差。

单就软件功能来说,vivo 围绕着 Hi-Fi 系统打造了一系列的功能,让普通用户也可以得到更佳的体验。

说了这么多,耳机的听感如何最后还是要耳朵收货,考虑到个人听感的喜好不同,本次评测是在关闭听感定制和空间音频等 EQ 功能的情况下完成的,在试听的过程中,主要对比的是苹果的 AirPods Pro 第二代。

虽然两者的官方售价差了近两倍,但是个人认为 AirPods Pro 第二代算是目前 TWS 耳机中的一个标杆,均衡的三频和出色的降噪性能都十分适合作为一个标准来衡量其它 TWS 耳机的表现。

第一首歌是高桥洋子的《無限抱擁》,一首十分经典的女声流行乐,单就开头就可以很轻松的分辨出 TWS 3 Pro 和 AirPods Pro 第二代之间的区别。TWS 3 Pro 的人声与背景钢琴声都要更 " 明亮 ",用耳机圈的说法就是 " 女毒 ",就个人感觉来说 TWS 3 Pro 开声的第一耳朵就让我觉得这幅耳机十分适合女声流行乐。

图源:网易云音乐

在前奏结束后的混音阶段,TWS 3 Pro 的表现也相当不错,低频的响应和下潜表现给了我不小的惊喜,相对而言比 AirPods Pro 第二代要更加贴耳。而且分离度及素质表现均超出预料,即使在乐器增多数倍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很清晰的听出各个乐器的声音,而且对人声几乎没有影响。

相对而言,AirPods Pro 第二代的调音偏均衡保守,反倒是没有 TWS 3 Pro 那么 " 抓耳 ",因为整体调音较暗,一些在 TWS 3 Pro 中得到体现的人声细节在 AirPods Pro 第二代中则很不明显(你需要很细心的努力去分辨才能听出来)。

第二首歌选择的是陈奕迅《十年》,女声表现不错的耳机一般在男声上的表现会差强人意,事实证明这个规律并没有被打破,陈奕迅那独特的声线在 TWS 3 Pro 上听起来要年轻了不少,相比起标准调音的耳机来说味道会稍微有点改变,但是就我个人来说是可以接受的范围(主听女声音乐的用户应该和我感受差不多)。

在背景乐器的表现上,TWS 3 Pro 依然略强于 AirPods Pro 第二代,架子鼓的镲片声明显更清脆,但是受限于较弱的低频,整体氛围感反而较 AirPods Pro 第二代要弱一些。

第三首歌是天空之城 OST 中的《月光の雲海》,经典的旋律很好的体现出 TWS 3 Pro 在中高频上的优势,但是整体而言氛围感要弱于 AirPods Pro,可以听出 TWS 3 Pro 的低频基础是有的,但是较为凸出的中高频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低频的存在感。

后续还对比了不少歌曲,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整体而言 TWS 3 Pro 在音质上的表现让我惊讶,以一半的价格对标 AirPods Pro 第二代丝毫不落下风,对于喜欢女声流行的用户来说,听感比 AirPods Pro 第二代要好不少,个人认为十分适合 ACG 音乐爱好者。

至于 TWS 3,此次试听中其实也是有参与的,TWS 3 的调音倾向与 TWS 3 Pro 几乎一致,但是整体的解析、声场表现都要差上不少,考虑到价格相差一倍以上,有这样的表现实属正常。而且,TWS 3 Pro 支持空间音频(需要 vivo 的 i 音乐支持),在开启后听感变化是有的,对比 AirPods Pro 的空间音频要更加敏感且调整幅度更大(乐器、人声的位置改变频繁且明显)。

个人认为,TWS 3 Pro 的空间音频体验要弱于 AirPods Pro 的空间音频,对于追求氛围感和现场感的听众来说,听感会比不开启的时候要好。如果你更追求 Hi-Fi(高还原),那么我的建议是关闭头部追踪,使用固定模式,或是彻底关闭空间音频功能。

后续我尝试用非 vivo 的手机连接 TWS 3 Pro,重复听了以上三首音乐,能够明显感觉到解析、声场等方面的变化(应该是内置音频芯片没有激活的原因)。可以说,如果想体验到完整版的 TWS 3 Pro,那么 X90 系列或 iQOO 11 系列是基础,就像 Hi-Fi 中需要用合适的前端与耳机搭配一样,TWS 3 Pro 同样如此。

不得不说,TWS 3 Pro 让我对 TWS 耳机的音质上限有了新的认知,考虑到 TWS 3 Pro 的体积与重量,在兼顾佩戴体验与音质的情况下 vivo 交出了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对比传统 Hi-Fi 耳机厂商的 TWS 耳机,TWS 3 Pro 在同价位鲜有对手。

而且,TWS 3 Pro 不仅仅是一副音乐耳机,得益于新的蓝牙协议,在搭配 X90 系列的时候最低延迟可达 55ms,与 AirPods Pro 十分接近,对于手游玩家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耳机。同时在降噪方面的表现同样不错,对比 AirPods Pro 第二代要弱,但是新增的辅听模式可以在降噪的同时保持对周围人声的监听,非常适合在办公室使用。

作为一款旗舰耳机产品,TWS 3 Pro 的综合体验在我今年使用过的 TWS 耳机中都算是名列前茅,唯一的遗憾就是只有搭配 vivo 手机才能得到最优听感,对于非 vivo 手机用户来说只能等待其它厂商推出相应的竞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