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柴网

华晔宇:媒体人转型做投资的几点体会

个人名片:

华晔宇,浙商创投联合创始人暨行政总裁、中华创投家同学会执行会长、浙江省股权投资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浙江省创业风险投资行业协会副会长、杭州浙江大学校友会副会长、浙江大学MBA校友导师,2014年浙江金融投资十大领军人物、2015年度浙江优秀创投领军人物。他领导的浙商创投目前已经管理了20余个VC/PE基金、天使基金、新三板基金、定增基金、并购基金,管理资产规模达300亿元人民币。成功投资华策影视、贝因美、华数传媒、普路通、东方时尚等100多家优秀企业,涉及文创产业、现代服务业、高端消费品、TMT等多个行业。

在这个喜欢且便于贴标签的时代,如果要给华晔宇贴几个标签,非常容易。他的标签也都非常高调。最早一批转型做投资人的媒体人,为数不多上市创投机构的联合创始人。浙江省创业风险投资行业协会副会长,2015年度浙江优秀创投领军人物,等等。不过,他也首先是个十分孝顺的儿子,十分有爱的父亲。

也许是有着媒体+投资人的复合履历,尽管因为要主持公司的重要会议而迟到了一些,进入会场的华晔宇脱下礼帽与大衣,拿起话筒,即刻可以逻辑清晰游刃有余的侃侃而谈,抖的还都是干货。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华晔宇身上带有的与一般产业或者金融出身投资人些许不同的气质。或许是因为年轻时文学、抱负、情怀的沉淀,以及他还保持着的阅读的习惯。对于文史哲,华晔宇信手拈来。对于科技与产业,他也是阅尽千帆。

浙商创投,这样一家2007年成立之初即踩准一个个机遇发展到300亿元人民币的管理资产规模,2016年还将与桐乡市政府共同发起10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乌镇互联网产业基金,三位联合创始人,陈越孟、华晔宇、徐汉杰,功不可没。而尽管管理着近80号人规模的机构,这在一般十数人为主流的风投机构中已经很少见和大型,华晔宇仍然在一些关键节点亲力亲为,比如面试投资经理,这也显示了他们在团队建设上的重视。

反向混改、全员持股,几件大事成就三百亿元基金规模

“2015年做的几件大事情就是,首先完成了反向混改。最早股权在三个创始人手里,今年3月引进了国资股东。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占了20%,另一家多年的合作伙伴省二轻集团跟投10%。”反向混改,不同于以前的国有企业改制是把民营资本引入,而是原来纯粹的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资本。这样的好处是,民营资本在国有资本的参与下,更强调合规、严谨问题,在一些大项目上能获得出资能力强大的国有资金的支持。而国有资本,本身由于一些机制和属性的原因而无法获得较高的市场化回报,也因为参与了民营企业,有了更好的盈利能力。可以说,混合所有制,只要找到对的人,既是双赢。

“另一件大事,就是我们在股改后预留了全员持股平台,分享股份收益权。这是对所有同事这么多年辛苦奋斗的最好回报。我也和同事们说,公司能做多大,持股价值能不能体现,是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用公司市场价值来体现员工价值,大家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共同价值感大大增强。”华晔宇在说到股份收益分享对员工工作动力的提振的时候,看去是由衷的喜悦。这是一个多年来一直尽心抓团队建设,向来大力支持培养新人的管理者,与所有行业的管理着一样,表露出的欣慰。也即是说,即使作为一个看似金字塔顶端的行业,即使是一直在帮助被投企业进行着股权设计、投融资对接、资源对接、股改上市的这样一个行业,当激励机制真正落实到自身时,那种由衷的喜悦和真切的感受,是在旁观的时候无法比拟的。

“第三件大事,是我们也正在引进新的战略投资人,为未来发展找到更大的合作伙伴。他们看重的是浙商创投的平台,我们的国资股东及战略投资人,在未来我们发起的100亿互联网基金、医疗产业并购基金等大的基金中,都会参与。我们LP的整体水平也更高了。这是非常显著的变化。”2015年,浙商创投的几件大事,为2016的又一次飞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一个三百多亿基金规模的管理者,他并不关注于自身获得了多少回报,而是浙商创投这个品牌,以及其中的团队员工们,获得了多大的进步和提振。“我们华总很和蔼的。”仍然记得浙商创投高级投资经理徐国锐,在一次闲聊时候脱口而出的评价。也许,见惯了大场面,而仍然保有初心的人,才能稳妥顺遂的和两个联合创始人,及一大支精良的队伍,走到今天。

最早一批的转型媒体人,新闻出身做投资有优势

话题避不开华晔宇媒体人出身的经历,我们想,他应该也会以此为傲吧。毕竟,媒体人拥有着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镁光灯和公众舆论下活跃的人,必然要承受着更严苛的筛选和挑剔,因此这些人,打从贴上媒体人的标签开始,就是一批特别的、优秀的人。

华晔宇可以说是很早一批转型做投资的媒体人了。2015年传统媒体的一连串事件、以及如胡泉灵、任泉、李冰冰等新进VC,徐达内、秦朔、黎瑞刚等新进创业者,预示着媒体人的能量在传统媒体走向低估的这个时代获得了真正的释放。他们不再是积累了十多年人脉资源后转型做公关公司,或者企业PR,而是对于自身的能量、及可能性,给与了更高的期许和更多样化的尝试。但早在2007年的一顿饭局上,已经是十余年媒体经历,身为省级财经媒体新闻中心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经济报告》编委的他,却早已敏锐的嗅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另一条路。

陈越孟和华晔宇,在2007年秋天一同参加一个饭局后,听到企业家们感慨传统产业到了瓶颈期,堆积的资金不知投向哪儿,他们一拍即合,认为创投行业潜力巨大,45天便募集到首期4亿元人民币基金,从此奠定了浙商创投作为较早期的本土大型投资机构之一的基础。

被问到媒体人转型投资人,有哪些优势的时候,华晔宇中肯地说到,自己本科、在职研究生都是新闻专业,转型到投资人,他发现了一些特点。“媒体人,按照原来传统说法叫记者。记者跟投资人有几个相像的点,记者采写稿子要不断发掘行业新亮点,投资人也一样。投资人可以聚焦在某一个行业,记者也可以。总体来说,记者和投资人都属于对什么东西都略懂的那种,学习能力得强。”华晔宇有感触的说到。“比如你今天可能在跟一个做服装的老板聊,明天可能就跟一个高分子产业的,都得有话聊,才能写出来稿子。这跟投资人也蛮像的,都要快速学习和消化。”“刚才说到工作习惯的问题,投资人往往深夜还在聊项目,有人半夜比较精神,媒体人也是,以前白天跑来跑去工作、采访,晚上回来写稿子。所以转型可能也是有一定的基础。”华晔宇说到。

当被咨询到新闻背景,在处理科技等专业知识要求比较高的理工类行业时,会否需要适应。他则说:“投资主要是靠团队。浙商创投里有各种学科背景的人。我们有七个人组成的项目委员会,二十几个投资经理,及七八位风控属性的行业研究人员。现在的浙商创投,已经平台化了。而我看文创传媒等方面,会更加擅长。”在投资决策以及投资回报上,机构是否全然比个人有优势,他认为是要看项目阶段。“在早期天使投资来讲,有时候个人决策会更准确,机构做纯天使投资并不一定做的比个人更好。阶段上来讲,基金制的投资机构比个人的天使投资相对更靠后一点,因为纯天使的项目,机构无法判断,尽调也无从着手。更多的时候是凭投资人的直觉,当然这个直觉来自于他对行业的理解、对创始人的判断、对团队的判断。”

三个联合创始人一拍即合互补分工,高格局奠定浙商创投8年壮大基础

在被问到,成立八年,团队稳定,每次都能准确抓住机遇走到现在,三个联合创始人配合如此之好的秘诀在哪里时,华晔宇中肯的回答“我们三个人应该说是一拍即合,除了在具体项目上有时会有分歧,大的方向上从来没有过分歧。这个可能跟我们分工的互补性有关。陈总抓宏观战略及整体布局,徐总以前主管项目,而我主管融资和行政,大家都有互补性,也正好都是各自熟悉的领域和特长。这可能对创业企业也有启发,合伙人搭团队,共同的理念很重要,互补性也很重要,还要有比较高的格局,不计较小得失。“这里华晔宇特别评价了徐汉杰徐总的高风亮节。”徐总在公司引进新的执行总裁时平价转让大额股份,我们三个创始人对于员工的股权激励上,都拿出了可观的股份。这也是一种格局,合伙合伙,合的是人,大家的理念一致、格局匹配,才能走得更远。我们虽然是投资公司,但是跟大家创业企业一样的,也是创业的过程。“

在这点上,其实这也是我们最想探究和表达的。投资机构、投资人,也和创业企业一样,是从0到1慢慢起来的,也要经历过很多创业者需要经历的转型、磨合、成长之路,但优秀的人身上,能够长久的活跃在你眼前的人身上,一定会有一些共通的品质。比如坚持、比如善良、比如专业素养、比如抓住机遇。

华晔宇,作为浙商创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力量,以及作为一个年年都会去灵隐寺为父母祈福的孝子,以及作为一个亲自陪要入学的女儿去美国游学的父亲,身上闪耀的光芒,是温和、持久而明亮的。我们也相信,在陈越孟、华晔宇及其他合伙人、团队的努力下,浙商创投的2016,将迎来更新更好的气象。

本文根据麒麟会2016年1月22日大佬下午茶中华晔宇分享进行整理,并整合了部分网络资料、真实见解及独家信息,图片来自网络。如有曲意,以当事人本人意见为主。本文仅授权蓝鲸TMT独家发布,其他第三方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