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柴网

买家嫌贵,卖家哭穷,水果的问题不能都靠拼多多

科技自媒体 / 商业街探案 

从4月开始,“水果自由”的话题热度就没有退热过。

“确认过眼神,都是吃不起水果的人!”“车厘子自由我达不到了,水果自由都快没有了”“我只能靠维生素片续命了”。关于水果价格的普涨,最近一直是社交媒体的热点话题。不管是不是常去菜场的人群,都从各个渠道感受到了水果价格的压力。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9年最新国内富士苹果批发价格波动情况中,今年5月份的批发价格9.47元/公斤,去年同期批发价6.32元/公斤,涨幅为49.83%。5月15日重点监测的7种水果批发平均价格为7.39元/公斤,与前一天持平,这一水平已是近五年高位。

(数据来源:财新数据)

【商业街探案】(ID:bustanan)记者在多地走访的结果也呼应了这个数据。北京的陕西A级苹果标价每斤15.4元,冰糖心苹果11元,砀山梨卖到了7.8元/斤。而上海的水果店老板也说,过年期间的100元左右拿货的苹果,现在已经涨到了190元一箱,梨子每箱也长了快100元。去年他卖的较好的苹果大概在4.8元/斤,同等品质的苹果今年大概要卖9.8元/斤。

苹果和梨,是这一轮涨的最凶的水果。

除此之外,其他水果的涨幅也不小。成都市新上市的荔枝“妃子笑”,价格都在30元一斤左右。上海的罗阿姨说,“半个西瓜50元,4个丑橘26,随便买点水果就要破百了”。南昌的艾女士表示,去年的荔枝价格最低达到3元左右,今年立刻翻到了几十块,“去水果店都被吓到了。”“一直对物价不敏感,但是再迟钝现在也感觉到了寒意。”

导致价格暴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气温异常导致的减产。

去年3月北方地区气温突然回升,陕西、河南、甘肃、山东、宁夏、山西等我国几个北方水果主产区普遍出现果树花期提前的现象。之后不久,到清明节全国大部分地区突然出现极端天气,一些地方甚至突降冰雹,北方普遍大面积降温,上述部分地区最低温度甚至下降到零下4度~5度,被称为50年罕见的极端天气。苹果主产区遭遇干旱、低温、霜降和冰雹等天气,严重影响授粉,坐果率大降,几个主产区平均减产量都在35%左右,其中山西、陕西部分地区,减产量甚至达到70%。

实际上,受冻果树还涉及梨、桃、樱桃、葡萄等,其中陕西、山东是葡萄和樱桃主要产区,山西是桃、杏、柿子主要产区,这些果树的受冻情况也没比苹果好到哪儿去,山西的桃子、杏,在部分地区几乎绝收。而5月份上市的桃、杏等本来都是苹果的替代果品。

据新疆巴州库尔勒香梨协会数据,库尔勒香梨2018年的测产产量为28.8万吨,比2017年同期减产了70.57%。直接的影响是,2018年10月,对于部分主产区的优质香梨,协会给出的指导收购价达到10元/公斤,历史上首次突破两位数,创下60年来新高。

除了北方产区,根据国际果蔬报道,广东各荔枝产区都传出了减产的消息。在东莞,荔枝的成花率约为往年成花率的5%,成花时间相比去年晚了一周左右,荔枝上市时间也会推迟一周左右,产量可能创下历史新低。在占广东荔枝产量一半的茂名,去年产量为55万吨,今年也面临大幅减产。

其次,在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种植量似乎并没有同步跟上。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8年)数据显示,2013-2017五年时间内,我国居民人均生鲜食品消费量,在鲜瓜果品类从37.8kg上涨至47.6kg。而水果的种植并未同步增长。据界面新闻的报道,蔬菜水果不在主粮耕地保护范围之内,所占土地容易让位给景观园林,由于国内特有的土地性质,果园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国内果园用工量高出国外主产国5倍以上,生产成本快速增加。而根据CEIC的统计,我国果园播种面积在2014年达到高峰后,连续两年播种面积下降,最近仍没有恢复到之前的峰值。

第三,农产品供大于求的滞销问题,和农产品供不应求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横亘在供需双方之间。

农民获得的需求信息长期滞后于真实的市场需求,导致中国的农产品市场长期在供需不平衡之中摇摆。2018年开年,柑橘价格暴跌;3月份,草莓价格下跌20%-30%;5-6月份,桃子出现滞销。果农盈利较少,对收获的预期不佳,砍伐果树,种植面积减少。而今年价格的暴涨,也给部分果农及中间商以“今年行情好”的判断,追涨杀跌,希望能提升到一个更好的收购价格,这也对价格的上涨起了一定作用。

第四,近年来水果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精品水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价格的上行。

消费者需要更精致的水果,那么农民就需要新品种,需要让果子长得更漂亮,需要人工套袋。这个过程就耗时、耗人工,种植成本增加。消费者对新鲜程度的要求在提升,商家在冷库、冷链上的投入也逐渐增大,每一个水果的包装成本、流通成本都在上升。诸多环节加在一起,精品溢价还是会由消费者承担。

针对不断高涨的水果价格,2019年5月15日,拼多多宣布将采取大规模补贴的方式平抑水果价格,同时强调将加快水果“产地直发”速度,绕开大的批发囤货环节,最终实现水果价格对标过去半年中的低价区间。在拼多多5月最新上线的“美好生活万人团”活动中,部分水果经补贴后,价格仅为目前市场价的一半。如平台首页正在主推的荔枝海南妃子笑,3斤袋装价为39.9元包邮,平均13.3元/斤,远低于线下多家超市逾30元/斤的价格。

然而这种补贴真的能解决本质上的供需平衡问题吗?客观生产量上的不足,背后是供应链上游依然靠天吃饭的耕种习惯。以中国农产品的标志性品牌“褚橙”来说,它带动了当地农户的标准化种植,云南当地农户的收入在短短几年时间内翻了十倍,云南柑橘类水果的品质也因此模式大幅提升。但褚橙们的精耕细作毕竟范围有限,技术和互联网之外,更广大面积的农业种植似乎并没有受到他们的品牌效应的影响,农业种植“小、散、乱”的情况依然未能出现根本上的改变。

“直采直发”“产农对接”是生鲜电商的标配,拼多多的补贴,只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滞销问题,但运输环节的物流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全面解决,而冷链等固定成本靠贴补又能维持多久呢?此外,线上水果虽然搞得如火如荼,但水果的主流市场依然是线下。水果及背后农业种植,并不仅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