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比亚迪故事——比亚迪大巴的海外之路
在国内,“城市公交电动化”是比亚迪最早提出来的,随着国际上对于生态环保的重视,新能源汽车已然成为未来趋势,城市公共交通也开始向新能源汽车过渡,而尼亚迪大巴拥有成熟的技术和实力,在世界多个国家获得了大量订单。
那么比亚迪大巴是如何做起来的?今天我们就来听听比亚迪客车研究院亚太产品线总监宋海泉来讲述比亚迪大巴的“出海路”
我是2005届应届生,毕业后一直是在研发部门工作,到现在有13年多了。2008年随着公司开始进入大巴领域,我开始做客车设计,并在2013年前后开始面向海外做整车项目。客车研究院从2008年由十几人团队开始设计大巴,发展到今天大概是十年的时间。比亚迪大巴也开始从无到有,从国内做到了国外。
比亚迪大巴斩获的海外第一个单,是2013年的欧洲荷兰小岛6台订单。其中有一些值得一谈的故事。比亚迪大巴项目交付后,我们去回访,看到一个神奇的现象——我们的车在海上漂!公交行驶在一望无垠的大海上!原来,荷兰小岛是一个半岛,涨潮的时候把有些负海拔道路淹没了,我们的车要运营,就得通过一些被淹没的路。就是在这样一个恶劣的环境里,车到现在还依然很好,这证明了我们在防腐等各方面做得还不错。
另外就是英国伦敦双层大巴项目,其中国家领导人于2015年在伦敦登上过我们的双层巴士。比亚迪大巴做这个项目任务还挺艰难,一开始伦敦市场交通局长还不太相信比亚迪能做出这个双层大巴来。难在哪里呢?难在双层这个特征上面。相对于单层:第一个难点是重量难以控制;第二个难点是倾斜。双层大巴重心比较高,在对侧倾标准的实现上比较困难;第三个难点是空间。当时客户要求车辆里程能达到两百公里,这就意味着需要大概有四五个桌子大的3吨多电池要布置到车里,但双层车的上层因为要坐人,是不能载电池的,所以没地方放这么大的电池。
项目进行过程中,我们的车在轻量化减重工作做到最后,仍有一百千克左右的缺口。这时候传来了一个好消息——有一款PP玻纤板可以用来作顶板和侧墙板,这样全车初算可以减六十多千克。随后我们就去找供应商做PP玻纤板,原本已经与对方对接完了,但当把客户要求的花纹给到他时,对方却说不做了。伦敦公交要求高端大气上档次,对车辆的配色、花纹、座椅面料等要求很高,包括装饰板上的特有花纹,必须完全一致,这在国内开模要几十万。当时感觉这个事没有路子了,但我们还在想方案,毕竟重量还是没有达标,后面我们又找供应商要了二级供应商的联系方式,寻找其他可行的办法。结果二级供应商也不太愿意做,因为也是要刻板又没有量,换谁做都接受不了这个成本。到此程度,事情快变成死结了,当时整个办公室氛围都有点凝重,大家每天上班谈的第一件事就是减重,“减重”都成口头禅了。
偶然间,我从电视剧《大染坊》里得到了启发:印染也有试样啊!就开始找制版印布的第三级供应商,并最终在佛山找了一家。对方初见我们都很惊讶:我一个印布的,跟你做大巴的居然有交集!安排具体对接测试评估后,发现他们确实可以满足客户对特殊花纹的要求,就此敲定!整车“减肥”这个操作,就是这样大家想办法一点点深入,一点点挖掘,比亚迪大巴将不可能的任务变为可能!
进军海外市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路,但比亚迪毅然开启了国际化征程,比亚迪大巴从一开始备受质疑到现在被市场所认可,其中攻克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难题,如今比亚迪大巴在世界市场已经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这与背后比亚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