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怡怼郑爽炒火了《演员的诞生》,但全靠“演技”的综艺注定是没有口碑的
打着“演技”旗号的综艺《演员的诞生》火了,话题明星郑爽为节目打开了热度,刘芸、黄璐晋级罗生门频上热搜,王俊凯参与录制消息曝光,《演员的诞生》可谓话题度十足。
导师全是大牌,主持人由张国立担任,专业评委更是请了10位业内权威人士,投资超过2亿,聚焦当下最热门的“演技”问题,阵容和切入点都很具优势,热度也有了,但节目口碑却崩了,豆瓣评分5.5分连及格线都没有达到。
因为很多地方太追求综艺感,一味制造噱头,导师尬演痕迹明显,导致人设丧失权威性,刘烨甚至被质疑是否有导师资格。淘汰环节更是备受争议,被网友讽刺是“戏精的诞生”。
都说《演员的诞生》是内容换成演技的《我是歌手》,但《我是歌手》只展现音乐PK,没有称自己的野心是讲好歌手如何诞生,《演员的诞生》理想高远,却内容苍白。况且,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好演员的出现和演技的回归是不可能靠一档综艺就实现的。
为收视留下郑爽,为人情留下刘芸
导师的尬戏人设,完全丧失了权威
在第一期节目中,最具话题性的就是“章子怡批郑爽”、“刘芸、黄璐晋级罗生门”了。在这两场争议的处理中,除了章子怡,刘烨和宋丹丹的导师人设几乎全糊掉了。
借着与刘烨“殿堂级表演”的戏中戏,章子怡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郑爽不专业、没有信念感。而对于刘芸饱受争议的晋级,她没有肯定,只是称自己不会失误,期待刘芸与自己对戏的表现,言下自有深意。
反观刘烨与宋丹丹,两个人全场真刀真枪的专业评价几乎没有。刘烨:“郑爽演得非常好”、“刘芸的地方让我先开始梨花带雨”,宋丹丹:“你看她就敢生气”、“刘芸真的特别真实”。
刘烨作为拿过影帝的演员,早年也贡献了很多经典作品,现在却被网友质疑是否有资格担任导师,原因还是在于节目组对他强行幽默的人设是不讨喜的。这是一个讨论演技的舞台,不是纯娱乐性的综艺,前言不搭后语、毫无建设性的评价等都会使其丧失导师权威性,宋丹丹每次模棱两可的点评也是。
有人说,节目组为了收视留下了郑爽,为了人情留下了刘芸,为了演技留下了翟天临。郑爽显然是一个自带话题与争议性的明星,即便章子怡和刘烨影帝影后加身,但哪一个似乎也没有郑爽的话题度足,节目组也很聪明地利用郑爽打出了名气,引入了流量。
但对观众来说,导师的尬演,节目组设定的矛盾冲突,剧本痕迹都太明显了。作为一档新节目,《演员的诞生》需要靠噱头打响名气,留下流量明星和人气明星支撑热度,或者因为流量明星的市场地位,导师“怼”也要借助戏中戏是可以理解的。但既然打着“演技”的旗号,在讨好市场的同时,也要让观众看到演员的进步和成长。
话题要有,流量要有,肯定要有,但批评更要有。从对流量明星演技的教学上下功夫,指出其在演技上的不足,提出高屋建瓴的专业点评,而并非粉饰太平,这样才能令人信服,毕竟这不是一个为流量明星演技洗白的舞台。
理想远大,内容苍白
强行上升节目高度不如只飚演技
在豆瓣的简介中,《演员的诞生》对自己的定位是“原创自制的首档演技竞演类综艺节目”,简而言之就是飙戏。这和《我是歌手》的定位是有相似之处的,《我是歌手》也是竞技综艺,只不过比拼的不是演技,而是音乐。既然同为竞技类节目,为何《演员的诞生》只有5.4的评分,而《我是歌手》第一季评分高达7.8分?
首先从赛制上对比,《我是歌手》一期7位选手,以第一季的首发阵容羽泉、黄绮珊、沙宝亮、尚雯婕、齐秦、陈明、黄贯中为例,且不论出道年份,清一色都为实力唱将,而且没有两人一组PK的设定,而是7人同台比拼,这是一个相对公平的赛制。
而《演员的诞生》都是实力派演员吗?不是。所以为了保全偶像明星或者人气演员,节目的赛制就要“有失偏颇”。在第一期的三对CP中,郑爽搭档任嘉伦,黄璐搭档刘芸,翟天临搭档余少群。
对每组CP来说,这是一场公平的决斗,因为水平是相当的,但实际上,还是差的与差的对决,好的与好的对决,这让《演员的诞生》的淘汰环节备受争议,晋级了的郑爽比淘汰了的黄璐和余少群演技明显差了很多。
再来看节目的体量和节奏。《我是歌手》作为一档引进节目,在节奏的把控上是相对成熟的。7位歌手的重头戏在每人一首歌曲上,从主持人介绍到嘉宾出场直至演唱结束,一人十分钟左右绰绰有余,其余的时间插进去歌手改编的准备花絮,最后留给洪涛卖关子的时间还有很多。
《演员的诞生》相比之下节奏就有点崩了。在前一个小时中,三组CP轮番上台,留给每组表演和导师的点评时间都为10多分钟,而最后半个小时,三组晋级演员和导师的PK只展现了两组,显然时间不够用。
整体给人的感觉是节奏太赶,想容纳太多的东西,反而成了走马观花。演员对角色的打磨和理解过程都没有表现出来,甚至连本应该用来润色演员雕琢过程的花絮都用在了展现艺能上。
最为致命的是《演员的诞生》这档节目在设定、定位上的矛盾和落差。《我是歌手》是没有导师设定的,看点基本都在歌手身上。《演员的诞生》是有导师的,有导师则意味着这是一档教成类节目,除了飙戏,观众还要能在整个节目中看到演员的成长和进步。但不管是炒作噱头还是后期导师和演员的PK,戏和看点都在导师身上,更像是《导师的诞生》。
此外,《演员的诞生》节目定位和立意很高,但成品太苍白,这也是其口碑不好的主因。一档节目聚焦于演技,并且用上了“诞生”这个词,可以说给自己定了一个很远大的理想。在这个定位下,节目不仅要展现出好演员是如何养成的,还要将不好的演员调教成一个好演员,但现实是这两点都没有做到。与其这样, 不如像《我是歌手》只展现音乐PK一样,仅展现演技PK,别强行上升高度。
内地综艺发展到现在,考验的已经不是节目能不能切入一个新鲜的领域,近期涉猎慢综艺的《亲爱的客栈》《漂亮的房子》口碑都扑街了,也不是依靠电视台强大的推广能力就能站稳,《演员的诞生》口碑也扑了。
说到底,内容为王还是首要的,不管是节目的赛制,情节的设计,节奏的把控等方面都要精心。不能只是有个好点子,就仓促做一个不成熟的节目拿出来赚钱,这样很容易把一手好牌打烂。
好演员的诞生和演技的回归
靠一档综艺注定是实现不了的
很多人说,《演员的诞生》这档节目的出现,是件好事,起码演技被放到台面上讨论,被更多人关注了。但屈从于流量,被市场束缚的《演员的诞生》,实际上还是形式大于内容,就算内容制作再走心一点,就能从本质上解决演技差这个问题,诞生好演员吗?不见得。
在偶像经济盛行的年代,国内演艺圈基本就是病态。观众吐槽小花小鲜肉们在荧屏上尬演,但他们仍拿着天价片酬,广告代言接到手软,甚至国际奢侈品都向流量明星低头,资本市场更不用说,选择流量明星就意味着收视和话题,何乐而不为。
这就是现在的市场,甚至张艺谋和王家卫等江湖地位很高的导演也开始向流量明星妥协,张艺谋《长城》启用了王俊凯,王家卫新片《繁花》吴亦凡加盟,在艺术和商业的权衡之间,名导也绕不过偶像明星这个弯。
在这种情况下,小花小鲜肉没有演技也可以混得风生水起。这不是八九十年代的演艺圈,现在不背台词可以,频繁找替身可以,抠图可以,扎戏也可以。因为在偶像明星的背后,是庞大的粉丝群体,只要粉丝仍愿意他们买单,他们就有市场。
现在大红的偶像明星基本都没有演技,演技好的老戏骨无人问津,成了演艺圈的现状。假设现在的市场以演技为唯一标准,偶像明星没有演技就没有出路,自然会提升演员的自我修养。所以,演技回归,好演员诞生,说到底还是要市场理智下来,把风气纠正过来。
说白了,《演员的诞生》只是抓住了时机顺势而生,现在观众对流量明星的演技忍无可忍,行业老戏骨不断对小花小鲜肉的演技提出批评,广电等相关部门也不断出台文件规范天价片酬等行业乱象,演技问题成了焦点。
但它的出现,最受益的还是影视公司和艺人。据多位影视博主爆料,在第一期节目火了以后,很多艺人的经纪人都联系要上节目。对艺人来说,《演员的诞生》是个机遇,偶像明星运气好可以洗白,新人可以打开知名度,过气的演员还可以梅开二度。对影视公司来说,也能借机推广自家的艺人。
至于好演员的诞生和演技的回归,靠一档综艺注定是实现不了的,何况这还是一档迄今为止没看出匠心在哪里的节目。
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来源和作者,违者必究